世界需要替罪羊,当人们遇到危机时,总是倾向于找替罪羊,让他人为问题承担责任,并接受惩罚。
这样,亚洲储蓄过剩就成为刺激美国信贷泡沫的关键原因。那时,他们认为现在没有可靠的证据表明人民币估值过低,并且现在调整中国的外汇汇率不必要,也不符合中国的利益,也会影响全球经济的稳定。
很显然,美元流动性的增强和通货膨胀的加剧在1973年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时就已经出现了。如果只查看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双边贸易平稳,好像中国造成美国问题有些道理,这也是大多数美国经济评论家感兴趣的地方。中国经常项目顺差从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时高达400亿美元收缩到2001年的174亿美元(占中国GDP的1.3%),而与此同时,美国经常项目赤字从1410亿美元增至3980亿美元。对这个关键生产链的无知导致人们对于中国贸易失衡的意义以及谁真正拥有和控制顺差所代表的财富有着截然不同的观点。即使我们反驳储蓄过剩推动贸易顺差的产生这个观点,但是,如上所论述的,我们还是可以得出这样的论断,产出过剩是由政府旨在促进经济发展而采取的鼓励和资助性政策人为加大投资水平而造成的。
但是我们不能从国家层面来看这个贸易系统,而应将其看作跨国企业及其控制财富的网络,那么,经济不平衡性就能够并且可能会继续下去因为这种不平衡性不是市场运行结果的表现而是力量结构的表现。劳和斯蒂格利茨则指责美国政府赤字导致了国际收支失衡。利用外储支持建立海外研发中心,利用海外研发资源使研发国际化,并提高中国技术体系的创新能力,为跨越产业低端徘徊奠定基础。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充分利用境外土地、水源、水产等自然资源,建立稳定、可靠的境外农产品供应基地。未来五年,民营企业规模和整体竞争力将明显提高,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预计未来我国民营资本对外直接投资所占的比重将明显提高。策略三:改变外储困局亟待各类新基金启航到底应该由谁来管理外储这么巨大的国家财富?无外乎有三种方式:集中理财、分散理财和代客理财。允许国家间货币作为结算和投资货币,允许对方货币在境内结汇为本币,尤其是允许对方的机构在境内开设本币账户。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出现爆发式的增长。从1996年中国外汇储备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到2006年突破1万亿大关,用了十年时间,而到2009年突破2万亿大关,再到2011年突破3万亿大关,五年时间就迈过了三个台阶。
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些领域的企业就需要拓展海外市场,取得全球的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美债风险损害外储真实购买力中国外储的最大风险在于对美国国债的风险敞口。具体来说,一是积极建立新兴经济体内的主权货币结算制度,积极推动各国主权货币的国际化进程。根据笔者的测算,目前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只占中国GDP的3%,到2020年,这些产业占GDP的比例将提高到15%。
策略一:以增加弹性为中心推动第四次汇改以进一步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为重点,在1994年、2005年、2010年基础上推动第四次汇改,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打破市场单边升值预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双边浮动汇率制。从根本而言,长期趋势中人民币强于美元和欧元这两种最主要的币种,这就意味着以强币换取弱币,并试图在长期中使这些弱币资产保值增值是不可能的。首先,为了避免外汇盈余继续转化为基础货币量的上升,可考虑参考国际经验成立外汇平准基金。笔者认为,除了资源、能源领域,外储可以考虑向以下领域倾斜:一是支持战略新兴产业走出去。
外储管理的目标不仅仅是流动性、收益性、安全性,更要着眼于真实购买力。当外汇汇率上升,超出政府限额的目标区间时,就可在市场上抛出储备购入本币缓和外币升值。
这不仅会提高中国经济的质量和韧性,也有利于全球再平衡下降低财富管理的风险。因此,可考虑外储进一步向中投等主权财富基金注资,提升在全球资源购并、产业购并和技术购并中国的话语权,将外储实力转化金融实力。
在贸易项下的资金流动开放以后,可以相互允许各自的企业到对方国家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共同建立新兴经济体债券市场。三是推动新兴经济体国家间的汇率协商及联动机制,降低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鼓励实行与人民币挂钩的汇率机制,加快去美元化进程。策略二:积极推动外储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如何扭转外储利益分配失衡的途径就是转变中国对外金融资产负债结构,加快实施外储支持企业走出去战略。真正让汇率形成机制能够有效促进经济的内外均衡,确保经常项目余额向合理水平靠拢,并逐步摆脱人民币升值——资本流入——对冲外汇占款——提高利率——人民币升值造成汇率绑架利率的政策困境。因此,重新审视和提升中国债权大国地位,改变长期以来的双顺差型的资本循环模式,并彻底摆脱被美债绑架的危局,已经成为关乎中国经济金融安全的战略性命题。而与此同时,转变外储管理和经济发展模式也迫在眉睫。
因此,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才是有效降低资产货币错配风险、提升债权国地位的解困之道。全球经济失衡下的债务增长与储备增长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外储经历了爆发式增长。
以往中国外储管理更多的是采取集中理财的方式,而今后应该加大分散理财以及专业机构的代客理财规模,促进管理主体的多元化。二是支持中国农业走出去
欧巴马这几天坐巴士连跑中西部三州,表面上是推销其经济政策以反击共和党,其实是为了明年大选作热身运动。进入专题: 美国债务危机 奥巴马 。
他总是想讨好对方、取悦别人,这是许许多多黑人菁英在白人世界中的潜意识。过去两年七个月,已有不少自由派政论家勐批欧巴马背叛自由派、向右翼低头哈腰,如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纽约时报》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曼以及不久前离开纽时加入《纽约》杂志的法兰克.瑞奇(Frank Rich)。克鲁曼和另一诺贝尔经济奖得主、哥大讲座教授史提格利兹即一再抨击这项方桉「胆子太小而不会有太大作用」,他们的批评不幸而言中。已返回柏克莱加大重拾教鞭的罗默后来亦承认胆子不够大,她说当时至少应提出一点二兆美元纾困基金。
目前欧巴马就碰到了比柯林顿还棘手的局面,右翼声势浩荡排空而来,而使原本软弱的欧巴马疲于应付,节节败退。韦斯登说他最难理解的是,欧巴马能言善道、口才便给,但他却从未清楚地、明确地述说他的经济政策,他也不敢大胆地向茶党和阻碍税务改革(增税)与健改的集团下战书。
容忍了两年七个月后,自由派和左翼分子开始痛批他,而且砲火隆隆,响彻全美国,其中最具代表性也是最犀利的一篇文章是亚特兰大艾默利(Emory)大学心理学教授祖鲁.韦斯登(Drew Westen)八月七日于《纽约时报》的〈星期评论〉版上发表的一篇长文:〈欧巴马到底出了什麽问题?〉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即在政论界和网路上引发热烈反响与回应,亦使拥有安娜堡密西根大学心理学博士学位并专事研究政治心理学的韦斯登一夕之间成为左翼的「批欧」大将。当年甘迺迪刚上台即遭到古巴猪湾事件的大屈辱,但他在其弟司法部长罗勃特和国安助理麦克乔治.彭岱等人的协助下渐入佳境,而在古巴飞弹危机中始克化险为夷,成为冷战时代「危机处理」的典范。
自由派则指控他除了妥协,就是让步,原则性不强。连亿万富豪巴菲特都自承纳税太少,赞成巨富增税,面对「股神」坦诚之言,茶党和共和党还有话说吗?欧巴马正可藉巴菲特之力进行反攻。
欧巴马不是斗士,亦非战将,而是一个喜欢妥协的人。韦氏说,欧巴马未善用他所拥有的「最佳论坛」(bully pulpit)的地位明明白白地阐述他的治国理念,而在面对政敌的攻击与挑衅时,马上变得举棋不定,先妥协后让步。即以此次国债上限协议而言,欧巴马几乎一无所获,而茶党与共和党则大有斩获。欧巴马还未当选时,当时的《新闻周刊》总编辑米查姆(Jon Meacham)即在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出版的杂志上发出警告说,美国基本上是个「中间偏右」的国家,做一个自由派总统良非易事,如柯林顿即在任内被迫渐渐右倾,而使一些左翼战友(如劳工部长雷希)极为不悦。
瑞奇指的就是欧巴马上台后聘前哈佛大学校长、柯林顿时代的财政部长拉利.桑默斯出任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连同财政部长盖特纳和另一经济顾问克丽丝河娜.罗默女士,为欧巴马提出了只救济华尔街而未能创造就业市场的九千亿美元纾困方桉。欧巴马这一阵子心情不太好,民主党自由派对他的不满和抨击,尤甚于极右的茶党和共和党保 守派。
另一个缺点是他身边一直没有很好的幕僚,而使他不能有出色的成绩,亦限制了他的表现。笔锋锐利的瑞奇讽刺欧巴马「被一批出类拔萃的白人迷惑太深而不克自拔」,这批白人又误导欧巴马,而使他施政成效不彰,特别是经济。
能够使欧巴马把逆境转为顺境的人只有他自己,他在未来的十五个月裡必须有力地、清晰地告诉美国人民,茶党和共和党对美国经济与国力只有害处而无好处,茶党和共和党的拥护者是华尔街而不是一般人民。韦斯登强调,今天的美国已被极右的茶党和右翼的共和党以及治国无力的欧巴马「当人质」,而不知何处是归程。